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并能液体加热的装置,用于安装在客车底部的排气管上,起消音和取暖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消音器是一个独立的消音装置,体积大,容易积碳,寿命短,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人工拆卸除碳,消音效果差。利用尾气加热的液体加热器也是一个独立的装置,安装在消音器之前的排气管上,体积大,安装复杂,即使利用尾气加热的液体加热器带有除碳装置,也只能清除加热器内部的积碳,不能清除消音器内部的积碳,由于连接弯头多,还会增加发动机的背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这种装置在满足消音效果的同时,又能拥有非常良好的取暖效果,能增强热效率,解决消音器消音效果不好、背压大、寿命短、容易积碳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液体加热器安装复杂,体积大,在客车底部没有安装空间,增加发动机机背压的问题。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在主体的两头分别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进气管的右端是位于主体内的消音管,在消音管右侧的主体内有消音腔,在消音管的壁上设置若干通孔,其特征是在消音管与消音腔外面的主体内设置换热管,该换热管的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
在主体内、进气管的外面设置与换热管连通的水箱,进水管安装于水箱上,在进水管上利用管道连接水泵。在换热管与主体间设置吸音保温棉。
换热管的端部安装于固定板上,环形的固定板安装于进气管与主体间,水箱形成于固定板与主体的端部之间。在主体的端部有端板,在端板内设置吸音保温棉,在端板与主体的结合部设置抱箍及密封垫片。在进气管上设置除碳管,该除碳管的内端位于消音管内。在进水管上设置放气阀,主体的底端设置支架及与水箱连通的放水阀。
本装置内有一个独立的水通道和一个独立的尾气通道安装在客车底部的排气管上,发动机的尾气经过进气管、消音管,再通过多个循环消音腔经消音管至排气管排至大气,进而达到消音效果。在该装置上还单独有一个水的通道,水有水泵提供强制循环水,流经进水管、水箱及换热管,经多次循环后至出水管。主体内左右两侧分布有两个对称的水箱,水箱内有多块起导流作用的隔水板。水箱里的水由多块隔水板将水导流在换热管内多次循环。流经消音管和循环消音腔的发动机烟气,将换热管内的水加热,进而达到采暖的效果。
图中1.进气管,2.放水阀,3.抱箍,4.密封垫片,5.除碳管,6.进水管,7.放气阀,8.水箱,9.固定板,10.消音管,11.消音腔,12.换热管,13.消音保温棉,14.水泵,15.主体,16.出水管,17.支架,18.排气管,19.隔水板。
如图所示在主体15的两头分别设置进气管1与出气管18,进气管1的右端是位于主体15内的消音管10,在消音管10右侧的主体15内有消音腔11,在消音管10的壁上设置若干通孔,在消音管10与消音腔11外面的主体15内设置换热管12,该换热管12的一端与进水管6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16连接。在主体15内、进气管1的外面设置与换热管12连通的水箱8,进水管6安装于水箱8上,在进水管6上利用管道连接水泵14。
工作时,尾气从进气管1进入消音管10,再从消音管10上的通孔进入消音腔11,在与消音腔11内的换热管12的多次循环换热后,从排气管18排出;水由水泵14经进水管6进入水箱8内,再经过换热管12的循环换热后,由出水管16排出。
在换热管12与主体15间设置吸音保温棉13,以提高吸音与保温效果。换热管12的端部安装于固定板9上,环形的固定板9安装于进气管1与主体15间,水箱8形成于固定板9与主体15的端部之间,这种结构比较紧凑合理,能将水的通道与尾气通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主体15的端部有端板,在端板内设置吸音保温棉13,以提高吸音及保温效果,在端板与主体15的结合部设置抱箍3及密封垫片4,其中的抱箍3起连接端板与主体15的作用,密封垫片4的作用在于避免水或废气外泄。在进气管1上设置用于清除管内积碳的除碳管5,该除碳管5的内端位于消音管10或进气管1内。在进水管6上设置放气阀7,以便在向水箱8供水时,及时将内部空气排出,主体15的底端设置用于将本装置安装于发动机上的支架17及与水箱8连通的用于排空水箱8的放水阀2。
在图1中,主体15两端分别连接进气管1和排气管19,连接方式选用在两端抱箍3间加装密封垫片4,并分别用抱箍3连接,主体15内有多根换热管12和多块固定板9相连接。主体15上的多个循环消音腔11、消音管10、18和进气管1、排气管19构成发动机烟气的通道。在固定板9两侧分布有两个对称的水箱8,水箱8的水由水泵14强制循环经过进水管6至水箱8,多块隔水板19将水导流经过换热管12多次循环后,经出水管16流出构成水路的循环系统。进水管6上装有起减压和降温作用的放气阀7,在主体15的内壁装有起吸音和保持温度的作用的消音保温棉13。
消音管10、固定板9和消音腔11由多块固定板9和换热管12连接,发动机的尾气经过消音管10、数个消音腔11的多次气流压缩、膨胀循环,达到消音效果。水由进水管6进入水箱8内,水箱8内有多块隔水板19,流经换热管12内壁的水再经过水箱8,如此循环多次。利用换热管12外壁尾气的热量加热循环的水,达到加热的目的,水由水泵14强制循环,由出水管17流出构成水循环回路。
所述的多根导热管由多块固定板9固定,构成多个消音腔11,发动机的烟气通过消音管10和多个消音腔11来达到消音效果。
权利要求1.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在主体(15)的两头分别设置进气管(1)与出气管(18),进气管(1)的右端是位于主体(15)内的消音管(10),在消音管(10)右侧的主体(15)内有消音腔(11),在消音管(10)的壁上设置若干通孔,其特征是在消音管(10)与消音腔(11)外面的主体(15)内设置换热管(12),该换热管(12)的一端与进水管(6)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在主体(15)内、进气管(1)的外面设置与换热管(12)连通的水箱(8),进水管(6)安装于水箱(8)上,在进水管(6)上利用管道连接水泵(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在换热管(12)与主体(15)间设置吸音保温棉(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换热管(12)的端部安装于固定板(9)上,环形的固定板(9)安装于进气管(1)与主体(15)间,水箱(8)形成于固定板(9)与主体(15)的端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在主体(15)的端部有端板,在端板内设置吸音保温棉(13),在端板与主体(15)的结合部设置抱箍及密封垫片(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在进气管(1)上设置除碳管(5),除碳管(5)的内端位于消音管(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在进水管(6)上设置放气阀(7),主体(15)的底端设置支架(17)及与水箱(8)连通的放水阀(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水箱(8)内有多块隔水板(19)。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其特征是多根导热管(12)由多块固定板(9)固定,构成多个消音腔(11)。
专利摘要发动机尾气加热消声水暖暖风机,涉及到一种消音并能液体加热的装置。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在主体的两头分别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进气管的右端是位于主体内的消音管,在消音管右侧的主体内有消音腔,在消音管的壁上设置若干通孔,其特征是在消音管与消音腔外面的主体内设置换热管,该换热管的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这种装置在满足消音效果的同时,又能拥有非常良好的取暖效果,能增强热效率,解决消音器消音效果不好、背压大、寿命短、容易积碳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液体加热器安装复杂,体积大,在客车底部没有安装空间,增加发动机机背压的问题。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研究 3.自动驾驶预期功能安全及可靠性 4.驾驶功能与车辆动力学数据融合 5.驾驶场景大数据分析技术 6.车辆性能研究
1.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 2.轮毂电机驱动与控制 3.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控制 4.智能电动汽车
1.内燃机节能及排放控制技术 2.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3.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上一篇:水循环电暖器十大名牌
下一篇:一种具有循环使用设备的水暖暖风器